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方案(2019版)
 本专业2019版人才培养方案培养(从2019年开始执行)目标为:
 本专业培养符合国家和区域发展需要、具有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扎实的专业知识,能够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和行业科技进步,在机械工程及相关领域从事产品设计制造、技术开发、工程应用和生产管理工作,具有创新能力及持续发展能力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并成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合格建设者及可靠接班人。
 毕业5年左右,预期达到目标:
 目标1:具备良好的人文科学素养和工程师职业道德,熟悉机械工程领域的国家法律法规,具有环境保护意识和社会责任感,理解并能正确评价所设计的工程对象和从事的工程实践活动对文化、健康、安全、环境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目标2: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机械工程基础理论及相关专业知识和现代工具,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实际复杂工程问题,具有从事本专业领域设计、开发、制造、运行和管理等方面工作的能力,成为开发团队中的技术骨干;
 目标3:能够在专业实践和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展现独立工作、团结协作和组织领导能力,能主动适应社会发展和环境变化,具有国际视野、良好的沟通交流和工程项目管理能力;
 目标4:具有终身学习意识和能力,主动适应机械制造业国际化发展要求,能通过继续教育或其它途径不断更新知识、提升能力,持续跟踪和掌握本专业领域的新知识、新技术、新产品、新标准规范,持续提升个人能力和技术水平,将其应用于专业实践中。
 2.毕业要求
 (1)本专业毕业要求如下:
 毕业要求1工程知识:能够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用于解决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1将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语言工具用于机械设计、制造等机械工程领域工程问题的表述。
 指标点1.2经过合理的简化、分析,能针对具体的机械设计、制造工程对象建立数学模型并求解。
 指标点1.3综合运用相关知识和数学模型方法推演、分析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
 指标点1.4将相关知识以及数学模型方法用于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的比较和综合。
 毕业要求2 问题分析:能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并通过文献研究,识别、表达、分析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指标点2.1能够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工程科学的科学原理和数学模型方法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识别和判断,并能对其进行正确表达。
 指标点2.2能认识到解决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有多种方案可选择,会通过文献研究寻找可替代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2.3能运用数学、自然科学的基本原理和机械专业基础知识,借助文献研究,分析过程的影响因素,获得有效结论。
 毕业要求3 设计/开发解决方案: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能够应用机械工程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设计满足机械装备需求的系统、零部件、工艺流程,开发解决方案,并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及环境等因素。
 指标点3.1掌握机械装备产品开发全周期、全流程的基本设计/开发方法和技术,了解影响设计目标和技术方案的各种因素。
 指标点3.2能够针对机械装备及其产品需求,完成零件(部件)的设计
 指标点3.3能够进行机械装备的系统或工艺流程设计,在设计中体现创新意识。
 指标点3.4在机械装备设计及制造过程中能够考虑安全、健康、法律、文化、环境等制约因素。
 毕业要求4 研究:能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方案、进行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综合理论分析、实验数据和文献研究得出合理有效结论。
 指标点4.1能够基于相关的科学原理通过文献研究或相关方法,调研和分析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
 指标点4.2能够根据机械系统的功能、性能、成本等特征,选择研究路线,设计实验研究方案。
 指标点4.3能够根据实验方案搭建实验系统,安全地开展实验,正确的采集数据。
 指标点4.4能正确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和解释,并能通过信息综合得到合理有效的结论。
 毕业要求5 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机械工程类设计与开发工具、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1了解机械工程设计和分析常用的现代仪器、信息技术工具、工程设计工具和模拟软件的使用原理和方法,并理解其局限性。
 指标点5.2能够选择与使用恰当的仪器、信息资源、工程工具和专业模拟软件,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进行分析、计算和设计。
 指标点5.3能够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用满足特定需求的现代工具,实现对复杂工程问题的分析、模拟与预测。
 毕业要求6 工程与社会:能基于机械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本专业的工程实践和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
 指标点6.1通过工程实践,熟悉与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相关的技术标准、知识产权、产业政策和法律法规,理解不同社会文化对工程活动的影响。
 指标点6.2能分析和评价机械工程实践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的影响,以及这些制约因素对项目实施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毕业要求7 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理解和评价针对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的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指标点7.1正确理解环境保护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和意义,熟悉国家可持续发展的政策和法律法规。
    指标点7.2能正确评价机械工程领域复杂工程问题实践活动的资源利用效率及运行过程对环境的影响,并能够分析其实践过程对人和环境造成损害的隐患。
 毕业要求8 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在机械工程领域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指标点8.1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良好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思辨能力和科学精神,了解中国国情。
 指标点8.2理解诚实公正、诚信守则的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并能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
 指标点8.3理解机械工程师的职业性质和责任,在工程实践中自觉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毕业要求9 个人和团队:能在机械、自动化等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指标点9.1能够正确认识多学科团队对工程实践的意义和作用,与其他学科的成员进行有效沟通,合作共事。
 指标点9.2具有大局意识和团队精神,能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担当团队成员或负责人的角色,组织、协调和指挥团队开展工作。
 毕业要求10 沟通:能就机械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技术思想,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
 指标点10.1能够撰写机械工程领域的报告和设计文稿,并通过适当方式准确清晰陈述和表达自己的观点,与业界同行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
 指标点10.2了解机械工程领域的专业技术发展趋势、研究热点,理解和尊重世界不同文化的差异性和多样性。
 指标点10.3具有跨文化交流的语音和书面表达能力,能就机械专业及相关领域的问题,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毕业要求11 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机械产品开发制造、安装等工程管理原理和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下的项目管理中进行应用。
 指标点11.1掌握机械工程项目涉及的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了解机械工程及产品全周期、全流程的成本构成,理解其中涉及的工程管理与经济决策问题。
 指标点11.2能将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应用于多学科环境下的机械产品开发制造、安装等工程项目管理中。
 毕业要求12 终身学习:具有较强的终身学习意识和不断学习、适应社会经济和机械工程技术发展的能力。
 指标点12.1理解多元化的技术环境、技术的应用发展以及进步对知识和能力的影响和要求,正确认识终身学习的重要性,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
 指标点12.2能够通过不断学习适应社会和机械工程技术的发展。
 培养目标与毕业要求对于关系:
 
  
   
    培养目标  | 
    毕业要求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12  | 
   
   
    1  | 
       | 
       | 
       | 
       | 
       | 
    √  | 
    √  | 
    √  | 
       | 
       | 
       | 
       | 
   
   
    2  | 
    √  | 
    √  | 
    √  | 
    √  | 
    √  | 
       | 
       | 
       | 
       | 
       | 
    √  | 
       | 
   
   
    3  | 
       | 
       | 
       | 
       | 
       | 
       | 
       | 
       | 
    √  | 
    √  | 
       | 
       | 
   
   
    4  | 
       | 
       | 
       | 
       | 
       | 
       | 
       | 
       | 
       | 
       | 
       | 
    √  | 
   
  
 
  
 三、主干学科
 力学、机械工程、控制科学与工程
 四、主要课程和主要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
 主要课程: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液压与气压传动、机械工程材料、电工电子学、互换性与技术测量、机械原理、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技术基础、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先进制造技术等。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金工实习、机械测绘综合实习、机构设计技能实习(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机械部件设计综合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数控技术实习、机电控制系统(设计)实习、专业课程(设计)实习、生产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设计等。 
 五、学制与学位授予
 本专业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工学学士 
 六、学分要求
 本专业毕业要求学分为:180学分 
 其中:必修课115学分    选修课27学分(通识选修课10学分、专业选修课17学分)
 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37学分
 学年学分要求(不包括通识选修课):
 第一学年:52学分        第二学年:54学分
 第三学年:49.5学分        第四学年:40.5学分
 七、学时统计与分配情况
 
  
   
    
     课程性质  | 
     课程类别  | 
     学分  | 
     学时  | 
     比例  | 
    
    
     必修课  | 
     通识课  | 
     37  | 
     592  | 
     64.4%  | 
    
    
     学科(专业)基础课  | 
     41  | 
     656  | 
    
    
     专业核心课  | 
     38  | 
     608  | 
    
    
     选修课  | 
     专业选修课  | 
     17  | 
     288  | 
     15.0%  | 
    
    
     通识选修课  | 
     10  | 
     160  | 
    
    
     合计  | 
     143  | 
     2288  | 
     79.4%  | 
    
    
     实践课  | 
     集中性实践课  | 
     37  | 
     592  | 
     31.7%  | 
    
    
     课程实践(实验、上机)  | 
     20  | 
     320  | 
    
   
  
  
  
 
  
   
    
     课程教学学期周学时分配  | 
    
    
     学  期  | 
     一  | 
     二  | 
     三  | 
     四  | 
     五  | 
     六  | 
     七  | 
     八  | 
    
    
     必修课  | 
     17.75  | 
     28.25  | 
     27.25  | 
     23.75  | 
     9.75  | 
     8.25  | 
     4.75  | 
     16.25  | 
    
    
     选修课  | 
        | 
        | 
        | 
        | 
     12.5  | 
     12  | 
     14.5  | 
     1  | 
    
   
  
  
 注:通识选修课未计入
 八、辅修专业培养方案
 
  
   
    
     课程类别  | 
     课程名称  | 
     学分  | 
    
    
     学科(专业)基础课  | 
     机械制图与计算机绘图  | 
     6  | 
    
    
     专业核心课  | 
     理论力学  | 
     3  | 
    
    
     材料力学  | 
     3  | 
    
    
     机械原理  | 
     3.5  | 
    
    
     机械设计  | 
     3.5  | 
    
    
     机械工程材料  | 
     2  |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  | 
     2.5  | 
    
    
     机电传动控制  | 
     2  | 
    
    
     数控技术与数控机床  | 
     2.5  | 
    
    
     集中性实践  | 
     机械部件设计综合实习(机械设计课程设计)  | 
     2  | 
    
    
     数控技术实习  | 
     2  | 
    
    
     毕业实习  | 
     4  | 
    
    
     毕业设计  | 
     12  | 
    
    
     学分小计(40~50)  | 
     48  | 
    
   
  
  
 注:列出需要修读的具体课程名称和学分。